高新企业项目申报的十大关系
项目申报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依赖某一方力量就能操作成功,它牵扯的面较广,且一环扣一环,涉及的部门有内部也有外部,如何做好有效统筹工作,就要分析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诉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最核心的“十大关系”。为了便于理解,分别总结为企业外部的五大关系和内部的五大关系。
企业外部的五大关系
企业与外部的第一大关系为政府关系,当然,这里不是指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有多密切,而是要时常关注政府政策导向和各项通知的发布以及规则的条款,大家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充分竞争,有序发展,企业要长期发展,与政府保持阳光关系是很重要的。
企业与外部的第二大关系为中介关系,企业可以找一家中介作为公司发展的军师机构,也可以物色一家中介作为公司发展的“杀手组织”。
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中介,关键看企业如何定位,“军师机构”着眼于企业本身的问题,更注重规范和稳妥工作,再配以专业的经验和服务,“内外煎服调理”相当于中医调养,优点是治标兼顾治本,缺点是企业需要配合的工作较多,短期成本稍高。
“杀手组织”顾名思义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效果立竿见影,后患却无穷,为了项目申报成功,企业自身不用过多了解,项目本身也不用过多操心,一切包办,坐等分钱...............
如此翻云覆雨,优点是结果相对有保障,且省心,缺点是后期说不定哪天暴雷,原因是因为关系的问题、手法不当的问题、数据造假的问题、自己一问三不知的问题、结题无法验收问题等等。
企业与外部的第三大关系为院校科研关系,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需要靠中后端的应用,模式创新转为前端的基础研究创新,这势必倒逼企业升级为研发型企业,既然要研发,靠企业自身力量稍显单薄,这就要求企业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毕竟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智力资源,美国硅谷的神话背后其实是斯坦福的故事,能联合高校一起申报项目是实力和信用的背书。
企业与外部的第四大关系为协会关系,政府的职能会慢慢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相当一部分职能会陆续转包给行业协会,由他们具体行使一些受理、培训、组织、评审等服务型工作,那么企业成为协会会员,享受会员优先服务,是可以作适当的考虑。当然,加入会员并非项目申报的前提条件,仅是补充条件“入会自愿,退会自由”是基本权益,是否加入根据企业自身安排,并非强制。
企业与外部的第五大关系为专家关系,专家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在我国,“不专家,不成活”,各个领域都有专家忙碌的身影,有财税专家、技术专家、“关系”专家等各类专家。为了项目的成功率,企业就不能平时不与专家为伍,项目申报才思君的“临时抱佛脚”心态,而应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当中多请教专家,提前做好规划工作才是王道。
企业与内部的五大关系
企业与内部的第一大关系为老板与项目团队的关系,此关系本质是项目结果的奖罚与利益分配关系,老板应当表明当项目成功时论功行赏,项目失败后责任归谁?虽各自有本职工作,但大家有共同目标,因为责任清晰奖励丰厚,临时工作组也能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第二大关系为老板与财务部关系,本关系着重强调“一本账”和“财务事前规划”的重要性,老板得先告知财务的标准和战略,而不是内人管内账,外人管外账,自己不管账,等交账时却是笔糊涂账,到项目申报时也无力回天,或者再将历史数据艺术化处理,老板问财务,财务问老板,两人面面相觑..........应该是老板提前告知财务规划,告知具体实施项目,财务再配合落地。
企业内部第三大关系为老板与项目负责人关系,这两者有时身份会重叠,或为联合创始人、投资人、合伙人、核心骨干等,关系程度由强转弱,最弱的关系为普通的雇佣关系,不利于项目申报,所以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的身份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第四大关系为兄弟部门关系,研发部门提供技术方案,财务部门负责资金预算并做好账目,人事部物色高端人才,行政部做好项目考察接待工作等。一个项目的完整结束,需要多个部门通力配合,发挥各自的最优生产力,结果才有成功率可言。
企业内部第五大关系为对外联络人关系,一个称职的外联负责人相当于一个合格的外交官,懂合理运用内部的筹码,知不足巧用,知优势大用,又能适时撬动外部的资源,且和乙方又能愉快相处,最终,知己知彼方能百报百胜。
资料来源:禇教授说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