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知更鸟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攻坚行动方案

政策解读:

常开委办〔2022〕23号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攻坚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落实落细全区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根据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方案》(常政办发〔2022〕10号)和《常州国家高新区工委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建设长三角产业中轴强支点的实施意见》(常开工委〔2022〕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落实省、市、区党代会要求,紧扣“创智新高地”发展定位,全力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批专注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完善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标准建设长三角产业中轴强支点。

二、总体目标

至2025年,全区拥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省“千企升级”培育库在库企业750家。

三、重点任务

(一)梯队培育

1.支持企业发展规模化。以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等方式转型升级,实现上规模目标。全区平均每年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10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经发局,滨开区及各镇、街道)

2.实行企业培育动态化。围绕壮大“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集群,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依托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补充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对培育库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全区每年扩充培育库企业6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发局,滨开区及各镇、街道)

3.推动企业进阶梯次化。每年力争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5家以上,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发局,滨开区及各镇、街道)

4.加强运行监测常态化。对全区规模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专项统计,监测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重点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并进行能耗分析和提前预警;科学掌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行发展动态,定期发布企业相关指标完成情况报告。(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经发局,滨开区及各镇、街道)

(二)创新驱动

5.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产业链卡脖子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推动全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承担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任务。建立“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优先参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发局)

6.推动创新应用。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产学研技术供需对接,推动一批技术创新成果落地。鼓励并优先推荐区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常州市创新产品认定。(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发局、区财政局)

7.加大技改支持。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制造业单项冠军、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在认定有效期内实施的设备投入技改项目,给予重点扶持。(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财政局)

8.主导专利标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利强链计划,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开展专利导航工作,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布局国内和海外发明专利。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开展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标准化试点项目。(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

9.加快“智改数转”。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全链条、全要素赋能制造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触网上云”,组织专家团队上门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各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星级上云企业、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等项目。每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15家以上,新增星级上云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发局,滨开区及各镇、街道)

10.促进管理提标。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开展精细化管理,优化组织功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咨询项目,实现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发局,滨开区及各镇、街道)

(三)协同发展

11.加强企业融通。充分发挥省级大中小企业融通载体的优势,基于产业生态、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信息驱动,在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间搭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孵化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经发局,滨开区及各镇、街道)

12.支持协作配套。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制造,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生态。鼓励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参与或自建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向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动加入国内外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

(四)要素支撑

13.加大金融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融资等业务,鼓励保险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险服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信贷服务,提供高额度、低利率的专属信贷产品,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贷款再贴现业务开通绿色通道。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为合作银行机构发放信用贷款提供风险补偿。(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经发局)

14.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依托区科创发展基金,探索以股权投资方式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需求,鼓励信用优良企业通过发债获得更多中长期融资,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全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为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对接合作平台,组织开展上市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专题活动,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每年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1-2家。(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财政局)

15.加强人才引育。聚焦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企业引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型人才。广泛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合作机制,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高端科研人员互派、互聘等人才柔性引进和使用机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在校生创新实践、实习考察等活动,注重技工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技工队伍。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责任单位:区人才办、区人社局、区经发局)

16.强化要素保障。对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B类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用能、用地等要素资源需求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用地需求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在能耗双控中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理用能需求。(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五)市场开拓

17.争创质量品牌。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质量标杆、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常州市市长质量奖、常州市新北区区长质量奖等。(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经发局)

18.积极开拓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经贸科技类展会项目。在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等市、区重大展会设立“专精特新”展区,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搭建产品、技术展示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经发局)

19.护航海外发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服务。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引导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分析,推进知识产权海外侵权保险业务,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及援助服务。(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

20.支持政府采购。严格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预留采购份额。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申报相关创新产品目录,对纳入目录内创新产品享受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的各项政策,通过评审加分、首购首用、协议供货、单一来源等方式给予政策支持,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能力。(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经发局)

(六)服务优化

21.拓展服务功能。整合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创新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联合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支持,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间的人才、技术和产品等领域的合作,帮助企业融智融商。(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22.减轻企业负担。切实落实国家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在项目审批、海关口岸通关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运用大数据进行重点筛查、分析比对,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类精准推送各项服务政策。(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税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

23.提优成长环境。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民企管理升级”系列公益培训活动;持续开展“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活动,搭建政企沟通协调平台。(责任单位:区委宣统部、区经发局)

24.完善审慎监管。加大对相关行政执法行为的协调监督,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整合内容、方式相似的执法检查,减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现场检查频次;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用修复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宽容的法治环境。(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住建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消防救援大队)

25.强化法律维权。开展法企同行专项法律服务行动,重点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法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提前防范行业性法律风险。(责任单位:区政法委)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区领导挂钩联系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责任落在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倾斜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清理和修改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资源,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列入滨开区及各镇、街道年度考核指标,按年度下达工作计划和具体培育要求,建立年中督查、年度考核机制,及时通报考核情况,根据考核结果表彰先进。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推广全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行业、分地区召开“专精特新”发展现场会,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树立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浓厚氛围,营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