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的通知来啦
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已发布《2017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指南》(下简称“申请指南”),2017年将开展第61批、62批面上资助、第10批特别资助及联合资助,请根据《申请指南》做好2017年度各批次基金申报工作。
◆ ◆ ◆ ◆
戳这里阅读《2017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指南》全文
2017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报条件
一、面上资助申报条件
1、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3、申请面上资助的项目应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且为本人承担。
4、进站后一年半以内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得一次面上资助。
5、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和“香江学者计划”的派出人员在未结束派出工作前不可申请。已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设站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可以申请,但须由所在设站单位出具证明。
6、不限制申请人数。
7、涉密项目不允许申报。
二、特别资助申报条件
1、进站满4个月。
2、已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或在项目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好的成效。
3、发展潜力大,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4、申请特别资助的项目应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或创新性,并能反映申请人当前科研能力及良好发展前景。
5、申请项目可以是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的延续和深化,但必须有创新点或创新成果。
6、由设站单位、有关省(市、区)或部门择优推荐。各部门、单位的推荐名额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据实核定,并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明示。
7、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优先推荐: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863”、“973”、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学术荣誉称号;设站单位引进的优秀留学人才;设站单位重点培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8、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每站只能获得一次特别资助,对在当批次资助结果发布之前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予资助。
9、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和“香江学者计划”的派出人员在未结束派出工作前不可申请。已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设站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可以申请,但须由所在设站单位出具证明。
10、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联合资助优秀博士后项目”的人员不可申请。
11、涉密项目不允许申报。
三、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1、申请人须为所投专著的唯一作者。
2、申请人须为在站两年以上或以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获得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者优先。
3、专著学科领域为自然科学。
4、专著字数不少于15万字。只限学术专著,不含译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工具书等。
5、涉密及军事学相关学科的专著不允许申报。
6、专著作者须在完成全部书稿后提出申请。
四、联合资助优秀博士后项目申报条件
申请人须为2017年度拟进入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科学道德。
2、获得博士学位3年内的全日制博士后,2017年度应届全日制博士毕业生优先(申报时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至本批次申请截止日期不超过34周岁(1983年3月10以后出生)。
4、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谈形成初步研究计划。
5、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6、外籍(境外)人员须保证在博士后流动站全职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
7、涉密项目不允许申报。
8、当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支持计划和联合资助优秀博士后项目不可重复获得。
2017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工作时间安排
各位在站博士后以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网站“基金申报审核系统”,下载申报软件,网下填报后导出数据,2017年2月17日前在线提交,等待人事处初步审核。
2017年2月21日,人事处组织基金预审交流会,申请人携带纸质基金初稿参加,根据预审意见修改相关内容,修改定稿后网上再次提交“申请书”。
面上资助申请人在线打印1份申请书(纸质“申请书”中的校验码与网上一致为有效,正反面A4纸打印,左侧双订),分别由申请人合作导师和1名同行专家签署意见并签名。将纸质申请书一份及《专家推荐意见表》两份(含原件,复印件装订在申请书后,原件一份勿装订)交至人事处。
特别资助申请人在线打印2份申请书(纸质“申请书”中的校验码与网上一致为有效,正反面A4纸打印,左侧双订),科研成果证明材料2套递交人事处。科研成果证明材料包括:科研学术类奖励或专利证书、重要的学术称号或荣誉称号证书、学术专著的版权页或重要学术论文的期刊封面及论文首页等。科研成果证明材料须准备2套,每套单独装订成册,以申请书封面作为封面。
联合资助申请人须上交申请书2份,身份证明材料2份,专家推荐意见表(博士生导师和合作导师各一份)2套,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总数不超过3个,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复印件)2份。
面上资助纸质材料申报截止日期:2017年2月23日,特别资助和联合资助纸质材料申报截止日期:2017年3月6日。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通讯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博士后公寓
处室:博士后基金管理处
联系人:池莲子、张永涛、王添翼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87704、62335023
传真:010-62335395
网址:http://jj.chinapostdoctor.org.cn
E-mail:postdoctorfund@mohrss.gov.cn
来源:锐动源编辑部
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已发布《2017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指南》(下简称“申请指南”),2017年将开展第61批、62批面上资助、第10批特别资助及联合资助,请根据《申请指南》做好2017年度各批次基金申报工作。
◆ ◆ ◆ ◆
戳这里阅读《2017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指南》全文
2017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报条件
一、面上资助申报条件
1、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3、申请面上资助的项目应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且为本人承担。
4、进站后一年半以内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得一次面上资助。
5、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和“香江学者计划”的派出人员在未结束派出工作前不可申请。已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设站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可以申请,但须由所在设站单位出具证明。
6、不限制申请人数。
7、涉密项目不允许申报。
二、特别资助申报条件
1、进站满4个月。
2、已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或在项目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好的成效。
3、发展潜力大,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4、申请特别资助的项目应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或创新性,并能反映申请人当前科研能力及良好发展前景。
5、申请项目可以是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的延续和深化,但必须有创新点或创新成果。
6、由设站单位、有关省(市、区)或部门择优推荐。各部门、单位的推荐名额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据实核定,并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明示。
7、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优先推荐: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863”、“973”、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学术荣誉称号;设站单位引进的优秀留学人才;设站单位重点培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8、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每站只能获得一次特别资助,对在当批次资助结果发布之前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予资助。
9、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和“香江学者计划”的派出人员在未结束派出工作前不可申请。已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设站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可以申请,但须由所在设站单位出具证明。
10、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联合资助优秀博士后项目”的人员不可申请。
11、涉密项目不允许申报。
三、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1、申请人须为所投专著的唯一作者。
2、申请人须为在站两年以上或以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获得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者优先。
3、专著学科领域为自然科学。
4、专著字数不少于15万字。只限学术专著,不含译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工具书等。
5、涉密及军事学相关学科的专著不允许申报。
6、专著作者须在完成全部书稿后提出申请。
四、联合资助优秀博士后项目申报条件
申请人须为2017年度拟进入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科学道德。
2、获得博士学位3年内的全日制博士后,2017年度应届全日制博士毕业生优先(申报时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至本批次申请截止日期不超过34周岁(1983年3月10以后出生)。
4、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谈形成初步研究计划。
5、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6、外籍(境外)人员须保证在博士后流动站全职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
7、涉密项目不允许申报。
8、当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支持计划和联合资助优秀博士后项目不可重复获得。
2017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工作时间安排
各位在站博士后以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网站“基金申报审核系统”,下载申报软件,网下填报后导出数据,2017年2月17日前在线提交,等待人事处初步审核。
2017年2月21日,人事处组织基金预审交流会,申请人携带纸质基金初稿参加,根据预审意见修改相关内容,修改定稿后网上再次提交“申请书”。
面上资助申请人在线打印1份申请书(纸质“申请书”中的校验码与网上一致为有效,正反面A4纸打印,左侧双订),分别由申请人合作导师和1名同行专家签署意见并签名。将纸质申请书一份及《专家推荐意见表》两份(含原件,复印件装订在申请书后,原件一份勿装订)交至人事处。
特别资助申请人在线打印2份申请书(纸质“申请书”中的校验码与网上一致为有效,正反面A4纸打印,左侧双订),科研成果证明材料2套递交人事处。科研成果证明材料包括:科研学术类奖励或专利证书、重要的学术称号或荣誉称号证书、学术专著的版权页或重要学术论文的期刊封面及论文首页等。科研成果证明材料须准备2套,每套单独装订成册,以申请书封面作为封面。
联合资助申请人须上交申请书2份,身份证明材料2份,专家推荐意见表(博士生导师和合作导师各一份)2套,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总数不超过3个,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复印件)2份。
面上资助纸质材料申报截止日期:2017年2月23日,特别资助和联合资助纸质材料申报截止日期:2017年3月6日。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通讯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博士后公寓
处室:博士后基金管理处
联系人:池莲子、张永涛、王添翼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82387704、62335023
传真:010-62335395
网址:http://jj.chinapostdoctor.org.cn
E-mail:postdoctorfund@mohrss.gov.cn
来源:锐动源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