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知更鸟

关于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深圳)2020年第5批需求发布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3-20 09:12:54    信息来源: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办公室

有关单位: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深圳)2020年第5批需求发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需求列表

1.水下人机混编系统编队协同导航技术

2.环境感知自适应水声机动自组网技术

3.多域跨介质一体化通信与组网技术

4.潜水员典型目标智能探测与识别技术

5.智能潜水面罩集成优化技术
 
二、申报范围 

面向全国

三、申报材料

(一)填报申请书

按附件中申请书模板编写,加盖单位公章;

(二)需提供的相关附件证明材料

1.申请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或具有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社会保险登记编码的“一证四号”营业执照);

2.项目负责人身份证扫描件及工作简历(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3.企业上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4.提交的申请材料需进行脱密处理,并附申请单位出具的非涉密证明(必须加盖公章);

5.申报方式为网上申报。申请人将申请材料以压缩文件形式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AIDU1803@163.com),并转发项目组负责单位电子邮箱(johntonzhu@163.com),涉及盖章或签字的文件需扫描并按pdf格式提交。

四、申请受理

受理机构及联系电话

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深圳)

电话:0755-88101072/13392896045

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重庆)

电话:023-68884312/023-68884768

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大连)

电话:13504091791

技术咨询联系人

朱兆彤:13275009915(课题1~课题4)

孙灿龙:18987485992(课题5)

五、办理程序 

(一)申请人网上申报;

(二)初步遴选方案;

(三)相关专家评估;

(四)签订正式合同。 

六、申报时限

2020年4月20日24:00截止申报。

                  
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深圳)

                      
2020年3月19日            

 

声明: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支持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组发布相关需求,快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附件:项目课题申请书(模板).docx 

课题1

需求编号:SZKX-2020-05-01

名称

水下人机混编系统编队协同导航技术

需求概述

开展微小型水下平台高精度组合导航定位技术研究,突破微小型水下平台编队协同导航关键技术,实现人机混编系统在大范围复杂水域环境下的队形保持和精确编队路线导航。

技术指标与成果形式

1.功能要求

(1)具备多源导航数据融合能力和基于水声通信的编队协同导航定位能力;

(2)具备流估计和修正能力,实现误差自动修正和优化;

(3)具备通信定位一体能力;

(4)预留对外通信及电气接口;

(5)需要进行便携式、小型化、低功耗设计。

2.技术指标要求

(1)工作深度不小于40米,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2)水下4小时自主导航误差优于总航程的0.5%(1σ);

(3)编队内节点相对定位距离不小于500米(1σ),定位误差不大于斜距×1%,测角误差不大于0.3°;

(4)导航算法具备不少于16节点导航定位能力;

(5)编队行进速度不小于2节。

3.成果形式

(1)协同组合导航模块样机1套(包含主、从式分机,若需要);

(2)仿真模型1套;

(3)技术报告1套,包括研究报告、试验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4)人机协同定位算法软件1套。

4.接口要求

(1)直流24伏电源外部供电接口:1路;(2)以太网数据传输接口:1路。

5.验证需求

(1)须参与完成甲方的实物验证;

(2)须参与完成甲方的模拟仿真验证。

6.移交测试需求

最终移交测试文件由甲乙双方共同拟定。移交测试在乙方人员的督导下由甲方人员进行,如果移交测试没有满足测试文件的要求,则应重新进行测试。

其他要求

研制周期:不超过1年。

 课题2

需求编号:SZKX-2020-05-02

名称

环境感知自适应水声机动自组网技术

需求概述

针对水声通信网络具有低数据速率、长传播延迟、高误码率、非平稳链路质量等特点,以及水下隐蔽通信需求,开展水声通信网络分层模型设计、水声环境自适应组网网络协议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水声机动自组网通信技术原理样机,实现水下集群机动自组网隐蔽通联并随水下使用环境自适应优化调整通信参数功能。

技术指标与成果形式

1.功能要求

(1)具备水下节点组网语音通信能力,数字短报文通信能力,通信时延尽量缩短;

(2)具备多节点水声隐蔽通信能力;

(3)具备多节点水声自组网特性;

(4)具备信道感知功能;

(5)可感知环境变化并根据环境改变造成的信道特性变化,实现发射功率、调制方式、信道估计方式、信道编码方式等自适应切换;

(6)需要进行便携式、小型化、低功耗设计。

2.技术指标要求

(1)工作深度不小于40米,单节点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2)支持不少于16个自组网节点;

(3)节点间语音和数字通信距离不小于1千米;

(4)组网后物理层通信速率不小于32bps,误码率不大于10??;

(5)最低可通信信噪比不大于3dB;

(6)节点间语音通信可懂度不小于85%。

3.成果形式

(1)原理样机6套;

(2)仿真模型1套;

(3)技术报告1套,包括研究报告、试验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4.接口要求

(1)直流24伏电源外部供电接口:1路;(2)以太网数据传输接口:1路。

5.验证需求

(1)须参与完成甲方的实物验证;

(2)须参与完成甲方的模拟仿真验证。

6.移交测试需求

最终移交测试文件由甲乙双方共同拟定。移交测试在乙方人员的督导下由甲方人员进行,如果移交测试没有满足测试文件的要求,则应重新进行测试。

其他要求

研制周期:不超过1年。

课题3

需求编号:SZKX-2020-05-03

名称

多域跨介质一体化通信与组网技术

需求概述

本项目针对复杂海上环境下作业所面临的无线/水声双模信道时空差异大、节点空间与能源严重受限等问题,重点开展协同跨域数据压缩建模、混合节点网络组网、链路自适应信息交互等关键技术与协议研究,研制兼容水声组网通信能力的跨介质通信网关原理样机,并开展试验实现跨介质应用。

技术指标与成果形式

1.功能要求

(1)具备水面无线信道与水声信道的通信能力;

(2)水面无线信道可通过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光电等形式,应具备组网通信能力;

(3)预留对外通信及电气接口。

(4)需要进行便携式、小型化、低功耗设计。

2.技术指标要求

(1)耐压深度不小于40米,单节点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2)水面信道综合数据通信速率:不小于4.8kbps,误码率不大于10?? ;

(3)4级海况下系统跨域可通率:大于85%;

(4)跨域水面水下通信建立时间:不超过10秒。

3.成果形式

(1)原理样机2套;

(2)仿真模型1套;

(3)技术报告1套,包括研究报告、试验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4.接口要求

(1)直流24伏电源外部供电接口:1路;(2)以太网数据通信接口:2路。

5.验证需求

(1)须参与完成甲方的实物验证;

(2)须参与完成甲方的模拟仿真验证。

6.移交测试需求

最终移交测试文件由甲乙双方共同拟定。移交测试在乙方人员的督导下由甲方人员进行,如果移交测试没有满足测试文件的要求,则应重新进行测试。

7.其他说明

可兼容甲方提供的水声通信格式。

其他要求

研制周期:不超过1年。

课题4

需求编号:SZKX-2020-05-04

名称

潜水员典型目标智能探测与识别技术

需求概述

针对水下电缆、光缆、水下预置物、小体积打捞物等典型目标探测与识别确认需求,开展典型目标声光联合探测、特征分析、分类识别等技术研究,实现水下小目标远距离探测和识别,提升水下环境智能感知和目标自主识别能力。

技术指标与成果形式

1.功能要求

(1)具备多波束声纳目标成像功能;

(2)具备水下光学成像功能;

(3)具备目标方位、距离估计功能;

(4)具备水下图像增强功能;

(5)具备声光图像数据融合功能;

(6)具备水下典型目标识别功能;

(7)具备图像显示、输出、存储、回放功能;

(8)具备模块化组合使用功能;

(9)需要进行便携式、小型化、低功耗设计。

2.技术指标要求

(1)工作深度不小于40米,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2)作用距离:水下探测距离不小于30米、识别距离不小于10米(典型蛙人目标、声学目标强度不大于-15dB,浅水弱负梯度条件、光学衰减系数不大于0.2);

(3)声纳探测成像视场:水平向不小于45°、垂直向不小于20°;

(4)声纳探测成像分辨率:距离向优于50毫米、方位向分辨率优于1°;

(5)声纳成像数据刷新率:不低于5Hz;

(6)光学成像视场:不小于5°;

(7)光学成像帧频:不低于25Hz;

(8)水下目标识别种类:不少于5种(应至少包括潜水员、水下电缆、渔网、1.5×1.5×1.5米水下钢框架结构体和混凝土结构体等);

(9)水下目标检测概率:30米处正确检测概率不低于80%、虚警率不高于10%;

(10)水下目标识别准确率:10米距离处不低于90%。

3.成果形式

(1)原理样机1套;

(2)数字三维模型1套;

(3)数据仿真模型1套;

(4)技术报告1套,包括研究报告、试验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4.接口要求

(1)直流24伏电源外部供电接口:1路;

(2)以太网数据传输接口:1路。

5.验证需求

(1)须参与完成甲方的实物验证;

(2)须参与完成甲方的模拟仿真验证。

 6.移交测试需求

最终移交测试文件由甲乙双方共同拟定。移交测试在乙方人员的督导下由甲方人员进行,如果移交测试没有满足测试文件的要求,则应重新进行测试。

7.其他说明

原理样机应至少包含声纳成像、光学成像和数字综合处理等模块。

其他要求

研制周期:不超过1年。

课题5

需求编号:SZKX-2020-05-05

名称

智能潜水面罩集成优化技术

需求概述

针对当前潜水员潜水面罩集成度低、信息化程度低、智能化水平不高,无法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保障和水下生命支持的现状,开展新的智能化潜水面罩集成优化技术研究,通过改善水下作业时多要素感知、数据集中处理、内容集中显示等能力,提升随身潜水装具的人机工效和用户体验。

技术指标与成果形式

1.功能要求

(1)具备多要素感知功能,包括作业环境、设备状态和生命体征等;

(2)具备数据集中处理功能;

(3)具备信息集中近眼显示功能;

(4)具备友好的图形化操控界面;

(5)具备不同界面转换功能;

(6)具备状态监测与显示以及告警提示功能;

(7)需要进行便携式、小型化、低功耗设计。

2.技术指标要求

(1)显控支持外部设备输入信息种类不小于5种,包括声呐、指挥控制信息、视频、通信导航、潜水减压信息;

(2)生命体征监测传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脉搏、体温、呼吸频率;

(3)环境监测显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潜水深度、水温;

(4)提供潜水减压方案显示接口,潜水减压显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停留站、停留时间,潜水经过时间、无减压潜水时间、减压深度、减压时间、上升需要时间等,具有报警功能;

(5)搭载标配设备:送话器、耳机;

(6)最大工作深度不小于40米。

3.成果形式

(1)原理样机2套;

(2)技术报告1套,包括研究报告、试验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3)相关知识产权不少于2份(包括研究论文、专利、专著、标准或软件著作权等)。

4.接口要求

(1)直流24伏电源外部供电接口:1路;(2)以太网数据传输接口:1路。

5.验证需求

须参与完成甲方的实物验证,模拟实际工况(40米水深)。

其他要求

研制周期:不超过1年。

 

更多信息可关注快响小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