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知更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14年第1期应急管理项目申请说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14年第1期应急管理项目申请说明

                                                            日期 2014-04-01  

  一、项目类型和意义说明

  为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别设立了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主要资助在已有相关科学理论基础上、运用扎实的科学方法开展关于国家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

  设立应急管理项目的目的是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及其科学基础。根据学部对于应急管理项目的一贯指导思想,应急管理项目应从 “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经验、完善总体框架、分析实施难点”四个主要方面对政府决策进行支持性研究;研究成果要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应当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以尽量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研究方法要求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数据/资料/案例的支撑,切忌空洞的讨论和没有实证根据的结论。应急管理项目的承担者应当是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具有深厚学术成果和数据/资料/案例的积累、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的专家;在同等条件下,主持完成过相关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学者将得到优先考虑。应急管理项目的研究成果最终体现为政策建议报告、媒体报道、研究报告、专著及学术论文等形式。

  应急管理项目实行滚动立项,全年接受项目建议。欢迎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具体的项目建议。项目建议书应针对立项课题的国家现实需求、迫切性与必要性、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和政策效果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观点、证据和建议,并对国内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进行分析。应急管理项目立项建议书请寄至: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方德斌,邮编:100085,电话:010-62326660,电子版请发至应急管理项目专用电子信箱:yjyj@mail.nsfc.gov.cn。

  二、2014年第1期应急管理项目《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申请指南

  京津冀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总人口达10860.5万,占全国的7.98%;地区生产总值达62172亿元,占全国的 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661.8亿元,占全国的9.9%;进出口总额达6124.8亿美元,占全国的14.7%,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区域之一。京津冀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最具活力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要解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发展问题,还要为我国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世界级城市群发展道路、带动我国南北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趟出一条路。

  京津冀一体化,打破一亩三分地,并不是新概念。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计划委员会就组织开展了京津唐国土整治规划。“十一五”时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一体化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他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七项要求,体现了中央对京津冀城市圈的空前高度重视,“重大国家战略”的提法首次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领域出现。这无疑令京津冀城市圈迎来了发展的新纪元。

  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京津冀是全国三大经济圈中最早提出要实现一体化发展的,但始终成不了气候,目前一体化水平却低于其他经济圈。其深层原因在于本地区市场化程度和水平偏低,始终没有走出“行政区”掣肘,形成“经济区”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导致逐渐形成结构锁定和利益固化。实践证明,单纯通过行政区的地方或部门去推动难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入手。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京津冀要努力实现一体化发展,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发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如何通过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来破解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仍然面临的很多更深层次矛盾,有不少重大而急迫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期应急管理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课题):

  (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合作、区域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形成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框架思路和战略重点,并围绕这些战略重点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二)京津冀各区域功能定位及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政策研究

  在对京津冀整体区域承担功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差异定位、协同发展”理念,分析梳理北京、天津、河北现有城市功能以及各自的优劣势条件,明确未来三地各自的功能定位。重点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研究提出引导首都非核心功能向天津和河北疏解的政策措施。

  (三)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思路与配套政策研究

  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基于“扩大区域环境容量、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目标,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生态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领域,明确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的方案及区域合作重点,研究提出相应的合作机制与政策建议。

  (四)京津冀快速交通网一体化建设与管理政策研究

  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重点从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出发,分析研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