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2012年03月29日
var str='';
if(str!=""){
document.write("来源:");}
else document.write("来源:科技部");
来源:科技部
一、指南方向与内容
1.装备与工艺
1.1 材料-结构一体化高性能构件高效复合加工工艺技术及装备
针对航空航天器、国防武器典型复杂构件研制中的瓶颈问题,研究与开发材料-结构一体化复杂构件的高效复合加工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装备,突破设计、加工工艺、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为这类构件研制提供核心工艺技术与装备。下设4个研究方向。
1.1.1 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微小群孔高效复合加工技术及装备。(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燃烧室喷油部等海量气膜孔加工需求,研究微小群孔电火花-电解和激光-电解2种复合加工工艺,开发专用装备和工具、形成技术规范,在航空发动机企业制造示范应用,显著提高制孔效率和质量。
1.1.2 异形、深腔复合材料构件高效复合加工工艺技术及装备。(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航空航天器燃烧室制造需求,研究具有大长径比、非对称回转特征的碳-碳化硅材料构件内腔型面高效低损伤磨削与超声复合加工工艺、开发专用装备、工具与原位检测系统,形成技术规范,研制出满足性能要求的构件。
1.1.3 复合材料/合金叠层构件高效精密制孔工艺技术及装备。(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材料-结构一体化构件制造需求,研究铝合金/复合材料/钛合金叠层构件高效精密制孔工艺,开发螺旋铣孔单元与工具、性能检测台架,形成技术规范,在航空制造企业示范应用,显著提高制孔效率和精度。
1.1.4 复合材料/金属构件“加工-测量-调控”一体化制造技术与系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金属+复材大型构件制造需求,研究面形精度测量、加工误差检测与补偿等关键技术,开发“加工-测量-调控”一体化制造系统,形成技术规范,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制造企业示范应用,显著提高加工效率与质量。
1.2 退役产品高效拆解、逆向物流与再资源化技术
围绕汽车、工程机械、家电及电子等量大面广退役产品,开发产品绿色拆解、材料识别分选、物流与再资源化等技术研究,开发相关软件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建立示范生产线,提升上述产品的资源循环再利用效率及附加值。下设3个研究方向。
1.2.1 退役乘用汽车高效拆解破碎分选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研发符合市场和法规要求的退役乘用车产品柔性自动转载、输送、深度拆解系统,开发整车(五大总成除外)车身大规模高效破碎、材料识别分选系统,建立年拆解能力10万辆的乘用车高效深度拆解生产线和年处理能力5万吨的车用材料高效破碎分选示范线。
1.2.2 退役产品逆向物流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家电、工程机械等退役产品,研究回收数据库及生命周期信息追溯技术,建立退役产品信息综合追溯软硬件系统;研发退役产品质量状态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多维回收体系及其库存控制技术,建立退役产品逆向物流信息平台;在2-3家具有资质的回收企业示范应用,实现年处理能力150万台以上。
1.2.3 废弃电子产品线路板绿色回收拆解与资源化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废弃电子线路板等电子产品,开展有害物质识别、新型电子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PCB板处理能力达到6吨/天并无二次污染,资源再利用产品化率达95%。
2.系统控制
2.1 高端PLC研发及应用
面向重大工程和装置自动化成套的需求,攻克高端PLC研发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大规模PLC、安全PLC等装置,技术指标达到当代国际主流产品水平,并实现工业应用。下设2个研究方向。
2.1.1 大规模PLC研发及应用。(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2000万元)
面向制造行业及高端装备等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解决万点以上大规模I/O采集技术、高速网络通讯技术、高可靠性及系统冗余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大规模PLC系统产品,并实现工业应用。
2.1.2 安全PLC研发及应用。(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面向安全生产要求极高的场合,研发安全PLC装置,解决容错表决、自诊断、失效安全等故障安全关键技术,符合国际安全标准(IEC61508),并实现示范应用。
3.微纳制造
3.1 新型医疗微纳器件与系统
针对人工耳蜗和阵列化光探测等医疗应用需求,研发人工耳蜗微系统批量化制造和基于微纳技术的阵列化超光谱成像新方法,解决微纳技术在体内和高通量医疗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获得批量化产品和新技术储备。下设2个研究方向。
3.1.1 人工耳蜗微系统设计与制造。(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感音性神经耳聋患者听觉的恢复,研制出基于柔性植入式微电极阵列的人工耳蜗微系统,突破系统设计、微电极制造、刺激信号传输技术、封装与测试、工艺规范、临床应用等关键技术,获得医疗器械生产注册证,建立标准化人工耳蜗批量生产技术规范,建立年产达2000套的标准化人工耳蜗生产线,产值1.5-2亿元。
3.1.2 医用超光谱成像微纳阵列化器件与系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针对细胞功能、生化分析等生物医疗与环境监测需求,研究基于微纳制造和系统集成技术的阵列化超光谱高分辨成像系统设计,突破相关阵列化微纳结构的制作工艺及系统集成问题,给出批量化制作工艺技术,研制出样机并实现示范应用。
3.2 面向物联网的低成本、低功耗微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