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知更鸟

关于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的通知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8-08 09:11 来源: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苏教研函〔2023〕9号                                                         

各研究生培养高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着力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省教育厅每两年开展一轮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遴选建设,经研究,定于近期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化课程思政研究,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不断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并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内容,充分挖掘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选树一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一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

二、申报内容

(一)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 课程已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 课程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先进教学理念,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突出课程育人。

3. 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 课程注重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 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能够准确把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

6. 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优良,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示范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

1. 中心为学校设置的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专门机构(独立设置或依托职能部门、院系设置),并须于2024年7月31日前成立。

2. 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定位准确,育人理念先进,工作规划清晰,任务职责明确,运行机制完备,建设特色鲜明。

3. 中心负责人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并具有高级职称,对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中心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具有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基础。

4. 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逐步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指导和有力推进学校、院系、教师不同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并在校内外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5. 指导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立足专业特色和课程育人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建成一批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并开展推广共享。

6. 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交流、观摩和培训活动,汇聚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合力,积极推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整体提高。

7. 探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院系、教师的绩效考核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8. 学校能为中心建设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支持。中心具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分享、展示、培训、研讨等活动的良好基础和支撑能力。

9. 培育建设期为2年,期满后省教育厅将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将授予“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称号。

三、申报限额

博士学位授予高校每校推荐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不超过2门。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每校推荐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不超过1门。

每校推荐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不超过1个。

四、遴选程序

(一)各研究生培养高校遴选申报

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本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遴选申报工作,已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原则上不再申报。

各高校要对参评课程进行意识形态、学术诚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审核,内容不得存在思想性、道德性、伦理性、科学性等方面的问题。参评课程及中心的所有团队成员不得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

高校须对拟申报参评的课程和中心相关信息公示至少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由高校统一报送。

(二)省教育厅遴选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高校申报材料进行遴选,形成专家推荐建议名单,根据推荐建议,省教育厅遴选30门左右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5个左右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

五、材料要求

(一)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申报书盖章版PDF文件(见附件1、2),命名规则为:KC/ZX高校代码+高校名称-申报名称(例:KC10284南京大学-***);支撑材料PDF文件,命名规则为:KC/ZX高校代码+高校名称-申报名称-支撑材料(例:KC10284南京大学-***-支撑材料)。

(二)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汇总表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申报信息表盖章版PDF文件及Excel文件(见附件3、4),命名规则为:HZ高校代码+高校名称。

(三)各高校请于10月8日前将上述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jsxuewei2018@126.com;纸质材料寄送至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省教育厅研究生处,联系人:王梦珂,电话:025-83335360。

附件:关于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的通知1. 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docx

   关于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的通知2. 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申报书.docx

   关于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的通知3. 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汇总表.docx

   关于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的通知4. 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申报信息表.docx

   关于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的通知5. 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指标体系.docx

   关于开展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培育)遴选工作的通知6.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遴选指标体系.docx

省教育厅     

                             2023年8月3日